四國島,是日本四大島中最小的一個,也是世界上第五十大島嶼(不計澳洲時則是第四十九)。四國島位于本州西南部中國地方的南方,九州的東北方,與本州之間以瀨戶內海相隔。
四國島,地勢多山,山地約占全境面積80%。分南北兩帶。北部稱內帶,山勢較低緩(1000米左右);南部為外帶
氣候南北差異較顯著,北部溫暖少雨,南部氣溫較高,多雨。年平均氣溫16℃左右,8月26.3℃,1月5.2℃。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。多雨季節(jié)在6~7月的梅雨期和初秋的臺風期,南部風澇災害較大。
東京位于本州島上,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,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,夏季優(yōu)勢如下: 夏季白天晝長較長,比賽時間長,白天光照充足,光線好,能見度好。 氣溫相對溫暖。
東京奧運會是2020年的夏季奧運會,因為受全球新冠肺炎役情的影響,本來應該在2020年7月舉行的東京夏季奧運會推遲到2021年7月。
日本的四級氣溫與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的亞熱帶、熱帶季氣候接近,與其他大部分地區(qū)有一定差距,氣候多樣性不如中國豐富,具體如下:
日本位于東亞,因此具有東亞的氣候特點,即季風氣候顯著。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,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,冬季較為溫暖,夏季較為涼爽,降水比較豐富。
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,山間河流短急,水力資源豐富。 在中國,昆明、合肥、上海等地與之氣溫類似。
日本氣候特征:
日本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,夏季炎熱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,四季分明。全國橫跨緯度達25°,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。
絕大部分地區(qū)屬于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,位于南部的沖繩則屬于亞熱帶,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于亞寒帶。
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(qū)。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(qū)冬季的降雪;6月、7月(沖繩、奄美為5月、6月)間連綿不斷的梅雨;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臺風。
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.9℃,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;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-41℃,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。
日本的氣候類型、氣候特點及形成原因:
日本全國橫跨緯度達25°,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。北海道與本州的高原地帶屬亞寒帶,本土地區(qū)屬溫帶,而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。
此外,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,因此四季分明、降水充沛。
日本可分為六個氣候區(qū),分別是:
北海道氣候
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,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。夏季短暫且涼爽,冬季漫長而寒冷。
日本海側氣候
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(qū)。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,吹西北風,同時由于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,因而常有豪雪。夏季降水較少,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。
中央高地氣候
典型的內陸性氣候,冬寒夏涼,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,降雨量少。
太平洋側氣候
包括了本州東海岸、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(qū)。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,梅雨強臺風多,冬季則降雪較少。
瀨戶內海式氣候
包括了山陽地方、北四國、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(qū)。這里天氣常是晴天,降雨量少,不時遭受旱災之苦。
南西諸島氣候
范圍為琉球群島。屬于亞熱帶氣候,夏季炎熱冬季溫暖。降雨量大,夏季常受臺風吹襲。
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(qū)。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(qū)冬季的降雪;
6、7月(沖繩、奄美為5、6月)間連綿不斷的梅雨;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臺風。
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.9度,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;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-41度,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。
日本冬天平均氣溫北部-6℃,南部16℃;7月北部17℃,南部28℃。
日本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,終年溫和濕潤。6月多梅雨,夏秋季多臺風。全國橫跨緯度達25°,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。絕大部分地區(qū)屬于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,位于南部的沖繩則屬于亞熱帶,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于亞寒帶;1月平均氣溫北部-6℃,南部16℃;7月北部17℃,南部28℃。
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(qū)。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(qū)冬季的降雪;6月、7月(沖繩、奄美為5月、6月)間連綿不斷的梅雨;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臺風
在初夏,日本的大部分地區(qū)是處于雨季,即tsuyu (或baiyu),字面意思是“梅雨”,因為這段時節(jié)正好與梅子成熟季節(jié)相吻合。
雨季是由北方寒冷氣團和南方溫暖氣團相碰撞而造成的,從而導致日本群島為期幾個星期的相對穩(wěn)定的惡劣天氣。
在日本大多數地方,雨季從6月開始持續(xù)到七月中旬,而它影響沖繩島的時間會早上大約一個月。只有日本北海道的最北部主要海島幾乎不受雨季的影響。
下表是根據日本氣象廳顯示的在日本有選擇的地區(qū)平均雨季開始和終止日期:
地區(qū) 開始 終止
沖繩島 5月8日 6月23日
南九州 5月29日 7月13日
四國 6月4日 7月17日
近畿 (包括大阪京都) 6月6日 7月19日
關東 (包括東京) 6月8日 7月20日
東北北部 6月12日 7月27日
在雨季并不是每天都下雨。實際上,在東京 6月份只記錄到平均12個雨天而有120個小時的晴朗天氣。至于降雨量,有的天數下密集的暴雨而其它天則下偶爾的小雨。
和季風氣候有關,夏季有夏威夷高壓,風從海洋吹向陸地(帶來水汽),冬季因為陸地上一個什么高壓(初中還是高中的課程,記不清了),風從陸地吹向海洋(帶走水汽),而日本本身是島國,受海洋影響大,降水受季風影響小,可能也有洋流問題,不過應該這個原因為主
愛媛是亞熱帶季風氣候。愛媛縣古稱伊予,位于日本四國的西部,北面瀨戶內海,西面宇和海,海上島嶼200余座,海岸線長度占四國島的一半,是用10座橋將瀨戶內海中的島嶼連接起來的“島波海道”。氣候溫暖,得天獨厚,由于坡地較多,雨水較少,適宜于果樹園藝和畜牧業(yè)的發(fā)展,“伊予柑”和“愛媛蜜桔”全日本聞名,是日本柑桔生產最多的縣。愛媛氣候溫暖,四季如春。八月份的平均氣溫27℃(81℉),一月份的平均氣溫5.3℃(42℉)。年均降水量約1,300mm,基本都是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的梅雨季節(jié)時的降雨。
不一樣,中國早上六點,則日本早上是七點。中國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(qū)的區(qū)時——“北京時間”作為全國統(tǒng)一使用時間;日本采用首都東京所在的東九區(qū)的區(qū)時——“東京時間”作為全國統(tǒng)一使用時間。計算的區(qū)時=已知區(qū)時-(已知區(qū)時的時區(qū)-要計算區(qū)時的時區(qū)),(注:東時區(qū)為正,西時區(qū)為負)。日本區(qū)時=6:00-(8-9)=7:00(即東京時間為7:00)知經度求該地時區(qū):時區(qū)范圍是中央經線的度數向左右分別減加7.5度,即東西方向跨越15度,以東八區(qū)為例,其時區(qū)范圍是東經112.5度至東經127.5度。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,當余數小于7.5度時,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(qū)數,當余數大于7.5度時,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(qū)數。如已知某地位于145度E,用145/15,商數為9,余數為10>7.5,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(qū)數,所以該地位于東10區(qū)。再假如某地位于65度W,用65/15,商數為4,余數為5
由于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,冬季這里降雪十分豐富,是日本北海道降雪水氣的主要來源。
日本是個多雨國,大部分地區(qū)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-2000毫米之間。
東京8月份是夏季,它屬于溫帶季風氣候,夏季高溫多雨,冬季寒冷干燥。6月至8月為夏季,是一年里最熱的季節(jié),7月至8月的氣溫會超過30度,濕度很大,每天都是盛夏的悶熱天氣。8月份白天平均氣溫31度左右,晚上平均氣溫也會在24度左右。東京是日本有名的火爐,再加上濕度較大,天氣感覺會更加悶熱,穿著上只需短袖、短褲、短裙等夏天的裝束就行了,不過雨天會涼一點,所以要再帶上一件薄外套,以防萬一,有備無患。
8月份是日本的臺風季,偶有臺風登陸,相對來說雨水較多,所以折疊雨傘就成了必備。晴天時太陽會曬,要做好防曬措施,太陽帽、太陽傘、太陽鏡、防曬霜等。
上一篇: 仁懷茅臺鎮(zhèn)旅游(仁懷茅臺鎮(zhèn)旅游景區(qū)關閉)
下一篇: 日本八月適合旅游嗎(日本八月適合旅游嗎知乎)